課程目標
這門課程屬專史,以知識技術的轉變為主軸,說明中國古代醫療文化史的發展大勢,並介紹晚近出土的史料與研究觀點。
課程大綱
一、古代醫療知識的分類範疇
參考讀物:
李零,《中國方術考》(修訂本)(北京:遠東出版社,2000),〈緒論〉。
李建民,《死生之域──周秦漢脈學之源流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2),第二章。
二、古代醫療知識的基本資料
參考讀物:
李建民,《死生之域──周秦漢脈學之源流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2),第一章。
李零,《中國方術考》(修訂本)(北京:遠東出版社,2000)。
三、古代生命觀念的內涵與轉變
參考讀物:
杜正勝,〈從眉壽到長生──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6,2(1995)。
蒲慕州,《墓葬與生死──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93)。
蒲慕州,《追尋一己之福──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》(台北:允晨文化出版公司,1995)。
四、古代宇宙觀的形成與轉變
參考讀物:
楊寬,〈月令考〉,收入氏著《楊寬古史論文選集》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3)。
杜正勝,〈內外與八方──中國傳統居室空間的倫理觀和宇宙觀〉,收入黃應貴主編,《空間、力與社會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,1995)。
馮時,《中國天文考古學》(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01)。
五、古代時令曆忌的角色與特色
參考讀物:
劉樂賢,《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之研究》(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4)。
劉增貴,〈秦簡《日書》中的出行禮俗與信仰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72,3(2001)。
王子今,《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種疏證》(武漢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3)。
六、古代的宗教世界
參考讀物:
杜正勝,〈古代物怪之研究(上)──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〉,《大陸雜誌》104,1-3(2002)。
蒲慕州,《魅鬼神魔:中國通俗文化側寫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5)。
七、古代的身體認識
參考讀物:
杜正勝,〈形體、精氣與魂魄──中國傳統對「人」認識的形成〉,《新史學》2,3(1991)。
李建民,〈明堂與陰陽──以《五十二病方》「灸其泰陰泰陽」為例〉,《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70,1(1999)。
八、古代醫學的特質
廖育群,《岐黃醫道》(瀋陽: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2)。
廖育群,《醫者「意」也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3)。
山田慶兒,《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3)。
李建民,《死生之域──周秦漢脈學之源流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2)。
李建民,《生命史學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5)。
九、古代的生命禮俗
參考讀物:
李貞德,〈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──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8,2(1997)。
李貞德,〈漢唐之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7,3(1996)。
李貞德,〈漢魏六朝的乳母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70,2(1999)。
李建民,〈馬王堆漢墓帛書「禹藏埋胞圖」箋証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5,4(1994)。
十、古代的疾病觀念之一
參考讀物:
林富士,〈試論漢代的巫術醫療法及其觀念基礎〉,《史原》16(1987)。
林富士,〈試釋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中的夢〉,《食貨月刊》(復刊)17,3-4(1988)。
林富士,〈試論《太平經》的疾病觀念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2,2(1993)。
李建民,《方術.醫學.歷史》(台北:南天書局,2002)。
李建民,〈祟病與場所:傳統醫學對祟病的一種解釋〉,《漢學研究》12,1(1994)。
十一、古代的醫療者
參考讀物:
金仕起,〈古代醫者的角色〉,《新史學》6:1(1995)。
林富士,《疾病終結者: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》(台北:三民書局,2001)。
十二、古代的醫療技術
參考讀物:
李建民,〈艾火與天火──灸療法誕生之謎〉,《自然科學史研究》21:4(2002)。
李建民,《死生之域──周秦漢脈學之源流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2)。
課程要求/評分標準
隨堂考兩次,每次20%,期中讀書報告一份25%,期末研究報告一份35%。
10月18日第一次隨堂考
12月20日第二次隨堂考
期中報告以3000字為限,期末報告以5000字為限